第一算命网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老黄历

四川除夕会干什么,四川人过春节的习俗?

时间: 2024-04-20

四川人过春节的习俗?

四川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。

家家户户挂彩灯、贴门神,并在粮仓、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,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。

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,灯的种类有龙灯、狮灯、蚌灯等,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。

此外,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--舞龙,有彩龙、火龙、水龙、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。成都年是伴着童谣唱来的。

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,成都人早早地就开始了准备,比童谣里唱的“腊八”还要早。 过去的成都,每年立冬后,家家户户杀年猪、腌香肠、腊肉,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,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。

成都学人郑光路的《成都旧事》中记载,过去的杀猪匠鬼板眼多,他两手紧按猪头,一副不能脱身之状,看热闹的小娃娃往往会把杀猪刀递给他,这时他会低声嘀咕:“猪大爷,不是我要杀你哈,是递刀的叫老子杀嘛”。

年猪杀好后,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,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,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,直至色泽金黄,闻之甚香,火舌舔肉吱吱作响,令人馋涎欲滴。

进入腊月中旬,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,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、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。

团圆,正是人们做这么多准备所祈求的,正如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团年饭。年有四个主题:团圆、吉祥、富裕、欢乐。排第一位的就是团圆,在情感上,始终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,最美好的向往是人间的亲情与和谐,人情味,也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。

四川的春节习俗有什么?

现在天天都可以吃好的、穿好的,娃娃平时也不缺钱用,对过年也不是那么期盼了,对过年的习俗,也不是那么讲究了。

回想60年前当娃娃时,那是“星星圆,月亮圆,盼着盼着要过年”。祖母以上的老人,都已过世,他们很懂过年的习俗,一定要照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办的,现回忆是有意义的,不然就忘了。

洗邋遢:快过年了,要打扫卫生,干干净净迎新年。年前一周,打扫房子卫生,叫“打阳春”,二十八,洗邋遢,二十九,洗老狗。

就是要洗澡。 办年货:现在有钱到处都可买到东西 ,商场又多,选择余地大,可以随吃随买。

以前,要攒钱,年前要背着背篓去赶场买。一过月前就要做香肠、熏腊肉,做牛肉吧等,年前,逐步买些吃的、用的、穿的,给娃娃做新衣服,炒沙胡豆、红苕干等。

剪窗花,贴对联、福字,挂彩灯:有钱人门口要挂彩灯,一般人挂几个红灯笼 ,贴窗花、对联、福字。自贡有挂灯的风俗,过年,灯杆坝到处挂彩灯,公园办灯会。

吃年饭:大年三十晚吃年夜饭,四川一般有烧白、杂烩、夹沙肉三大碗, 有腌腊制品下酒菜和其他拿手菜。全家到齐,团团圆圆,热热闹闹,欢欢喜喜吃顿饭,过过年,这顿饭要慢慢吃、慢慢喝。

末道菜要有鱼,叫“年年有余!”现在是吃完饭看春晚。 发压岁钱:娃娃向老人磕头,老人给新票子。

那时发一元就不错了,看去新的一叠,其实是一角两角的。过了年要涨一岁,老人要嘱咐几句。

守夜:除夕夜灶里要埋火种,烧灶素,敬灶神,要守到半夜以后,当然是摆“龙门阵”,吃花生,有的还要“偷青菜 ”,当然是闹着玩的。娃娃提着灯笼到处跑,放“地牯牛”,吹“过山号”。

晚上把地扫干净,大年初一不扫地,怕扫走财气。现在是,看春晚后听洪钟敲响 后就放花炮,欢庆来年。

祭祖:把好吃的放在仙人板板前供奉。 放鞭炮:吃年夜饭前、除夕夜半夜12点放鞭炮。

现在是放鞭炮、花炮,震耳欲聋。 拜年:大年初一早,向亲友、邻居拜年。

现在多为打电话,发短信、贺卡拜年。 走亲戚:初二闺女回娘家,大家穿着新衣服,小姑娘穿绣花鞋,走亲戚、上街耍,小娃娃有点钱,买点吃的玩的,那是一年最开心的日子了。

耍龙灯:初二以后,有人结队耍龙灯,踩高跷,很有民族风味。 习俗,是一个地方的风俗,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,不少流传至今。

四川人过春节的习俗

四川过年,年30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,是做一大桌年夜饭,特别丰盛,但不吃饺子。

初一早上吃汤圆。腊肉、香肠等种类繁多,一般是腊月27、28就煮好了的,要吃到过完年。

要放鞭炮,初一带着鞭炮、香烛和纸钱去祭祖坟,初二至初五白天“走人妇”(串门),一般是看望年长、辈份高的亲戚,要带上糖果、鸡、蛋、酒、烟等礼品。 正月街头要耍灯,过去四川民间,每当大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都要举行民间耍灯活动,为祈祷新年农、工、商丰收,从正月初一开始耍灯,主要内容有龙,狮,牛,幺妹彩船等,还有由男女青年人组成的"打莲花",其中有趣的舞水龙,火龙,晚上一般要举行耍灯巡游,而且水龙舞时龙口含珠喷水,以示风调雨顺之意,舞火龙时龙口要喷火,以示五谷丰登,每年当正月十五过年结束时还有烧灯仪式,就是把灯烧掉以表示大年结束。

四川人过年的风俗习惯过年指农历腊月末到翌年正月初这段时间,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,也是川人最重要的最讲究的节日。过年有吃腊八粥,祭灶,贴门神春联,过除夕,春节和元霄等到过程。

到了腊月初八,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吃腊八饭了。在煮饭的时候,把花生米、核桃仁什么的和米一起下锅去煮,注意了,所加的这些东西除米之外,必须要有八种哦。

等饭煮好了以后,年长的人就叫子孙聚在一起吃腊八饭,腊月二十三,是各家各户打扬尘的时间了。在这天,每家都会找一根长杆,在杆上绑一把扫帚或是一大把带竹叶的竹枝,用它来打扫房屋顶部的蜘蛛网、灰尘什么的。

经过这样一打整,整个屋子就清爽多了,就可以干干净净等过年了。 要是这天没有时间打扬尘的话,那就要等到腊月二十七了,因为腊月间打扬尘可不是在每天都行的哦,只有这两天才行,这是规矩。

这天晚上,还要焚香、点蜡、烧纸钱来请灶神来家过年的,感谢菩萨赐于的食物,至于什么时候送灶神,我就不记得了。七不出门,八不归家。

这是说,在腊月二十七、八这两天,二十七号是不出远门的,在外地的人二十八号这两也不回家,这到底是为什么,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,只知道这一句话的含义。除夕。

除夕是年末最后一天,俗称大年三十。此日设荤牲酒醴,杀鸡炖肘祭敬天地祖先,全家团聚,吃团年饭。

年饭要有鱼,要煮得多,叫做有余有剩。当晚扫净灶房,迎灶王菩萨。

到子夜时,燃放鞭炮以避邪。子夜过后或长明烛光,终夜不睡,叫做守岁。

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,晚辈则向长辈说些祝福的话,呵呵,祝福的话越多讲得越好得的压岁钱也就越多哦,近年来,都是早早吃完年夜饭,守在电视机旁,看春节联欢晚会,12点正,燃放爆竹辞旧迎新。 对了,除夕夜是要洗脚的,这可和平常的洗脚不一样,今天要找一个大盆子,一家人坐在一起,洗去即将过去一年的各种不如意。

有的家庭还会在灶塘里点上一个油灯,加满油,让灯亮通夜,这叫长明灯,祈求家人幸福长寿。正月初一,老一辈的在除夕夜就会在家的大门口放上一捆柴禾,初一早上男主人(女人在这天是不能首先去开大门的哈)开门将柴禾抱进屋,大家猜对了,这就是取抱财进门的意思。

早饭一般都是汤圆或者面条,同样是男主人来煮(原因我不知道)。吃过早饭,大家就轮流出门(今天白天是不能锁大门的哦)到处去转转、登高,说的是出门望转(赚)嘛。

中午吃青菜煮的稀饭,意为今年家人和和睦睦,清清净净(就是不吵架的意思)。晚饭也是稀饭或者汤圆、面条,全天忌荤。

除了这些,还有很多的规矩,比如不晾晒衣服啦,不扫地啦,不打骂小孩子啦等等老规矩,多得很。初一早上吃汤圆。

腊肉、香肠等种类繁多、数量也多的腌腊品,一般是腊月27、28就煮好了的,要吃到过完年。要放鞭炮,初一至初三白天“走人妇”(串门),一般是看望年长、辈份高的亲戚,要带上鸡、蛋、面条、酒、叶子烟(烟叶)等这样的礼品。

媳妇、姑爷回娘家,在农村比较远的还要住几天。晚上(城市中)狂灯会。

白天场(庙会)、荼馆非常热闹,有许多川剧、平书等表演。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。

此外,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--舞龙。团圆,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因为重亲情,重家庭,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,成都人早早地就开始了准备,比童谣里唱的“腊八”还要早。

过去的成都,每年立冬后,家家户户杀年猪、腌香肠、腊肉,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,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。成都学人郑光路的《成都旧事》中记载,过去的杀猪匠鬼板眼多,他两手紧按猪头,一副不能脱身之状,看热闹的小娃娃往往会把杀猪刀递给他,这时他会低声嘀咕:“猪大爷,不是我要杀你哈,是递刀的叫老子杀嘛”。

年猪杀好后,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,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,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,直至色泽金黄,闻之甚香,火舌舔肉吱吱作响,令人馋涎欲滴。进入腊月中旬,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,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、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。

团圆,正是人们做这么多准备所祈求的,正如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团年饭。年有四个主题:团圆、吉祥、富裕、欢乐。

四川的过年习俗

四川过年,年30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,是做一大桌年夜饭,特别丰盛,但不吃饺子。

初一早上吃汤圆。腊肉、香肠等种类繁多、数量也多的腌腊品,一般是腊月27、28就煮好了的,要吃到过完年。

要放鞭炮,初一至初三白天“走人妇”(串门),一般是看望年长、辈份高的亲戚,要带上鸡、蛋、面条、酒、叶子烟(烟叶)等这样的礼品。媳妇、姑爷回娘家,在农村比较远的还要住几天。

晚上(城市中)狂灯会。白天场(庙会)、荼馆非常热闹,有许多川剧、平书等表演。

大年三十全家一起吃年饭,多在家吃,年三十本地大部分餐馆是不营业的,三十晚上一般是打麻将,初一早上吃汤圆或者吃凉面,初一就是不花钱,要买要送的都在年前搞定,初一不花钱意为守新一年的财运,年初一去寺院上香的人也多,尔后就是打牌,天气好的话还有些喜欢踏青的,这是我们本地大部分人的过年方法。

四川除夕会干什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