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算命网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老黄历

比除夕蒙古吃什么,蒙古族过年吃什麽

时间: 2024-04-19

蒙古族过年吃什麽

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叫“希恩吉尔”,即新年。也有称“白节”或“白月”的,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。蒙古族把正月称为“查干萨日”,蒙古族春节除夕之夜,要举行祭祖仪式。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,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,如吃饺子,放鞭炮等,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,如除夕吃“手把肉”,以示合家团圆。 大年初一,全家人郡要穿上节日服装,聚于一堂,叩贺新年。 首先由辈数最小的,向长辈拜年,依次进行;晚辈叩头,平辈请安;并装烟、敬酒、献哈达。长者受礼之后,要向弟、侄、儿、孙们 表示祝福。祝福完毕,要给孩子们一些礼物和“压岁钱”。 天一亮,家族亲友间就开始互相拜年。远途的都要骑马或赶车来。叩节、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结束。

在边远农牧区,正月十六清晨,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,常在一起嬉闹的人还有“哈巴德”(打黑墨)的习俗。就是在对方熟睡时,偷偷在他前额上抹黑,涂物多为锅底灰。

祭祖仪式:

除夕之夜,要举行祭祖仪式。以往,在祭祖仪式申,还要进行锻铁活动。蒙古族有个古老的《化铁出山》的传说,人们把它看作是自己民族起源的传说。这一夜灯火通明。有的还请来蒙古民间艺人说唱“乌力格尔”(蒙古书)。青年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。不参加歌舞的姑娘们则聚在一起耍“沙哈”(嘎拉哈)。普遍有守岁到午夜的习惯。

蒙古人过年吃什么

“金杯、银杯斟满酒,双手举过头;炒米、奶茶、手扒肉,请你吃个够。”

这首祝酒歌,对蒙古族饮食文化作了精确的概括。 烤全羊:蒙古族传统名菜,为招待贵宾或举行重大庆典时的盛宴特制的佳肴。

一般选用草原上膘肥、体重40斤左右的绵羊宰杀后,去毛带皮腹内加葱、姜、椒、盐等佐料整体烤制而成。此菜羊形完整,羊跪在方木盘内,色泽金红,羊皮酥脆,羊肉嫩香。

涮羊肉: 起源于元代。内蒙古涮羊肉多选用大尾绵羊的外脊、后腿、羊尾等部位,切成薄片,放在火锅沸汤中轻涮;再取备好的麻酱、腐乳、韭菜花、葱花、姜丝、虾油等作佐料,肉片鲜嫩可口,不膻不腻,边涮边吃。

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流行的是以包头“小肥羊”为代表不沾小料的新吃法。 烤羊腿 :以绵羊带骨后腿肉配葱头、芹菜烤制而成。

食时改刀切块,保持原状,配黄酱、葱段、荷叶饼共食。此菜形美观、色褐红、肉酥烂、味香醇。

羊背子: 蒙古族民众最喜欢的名贵菜肴,只有在祭祀、婚嫁、老人庆寿或欢迎亲朋贵宾的宴席上才可见到。制法:把全羊卸成七大件(除去胸叉),带尾入锅,加盐煮熟。

用大锅盘先摆四肢、羊背、颈胛,羊头放羊背上,以类似羊的爬卧姿势上桌。吃时,每人先用蒙古刀从羊尾巴上拉一条肥肉吃掉,然后各取所需而食。

手扒肉:不吃手扒肉不算来过草原!手扒肉 是内蒙古大草原各族人民千百年来最喜欢、最常用的传统食品,也成为内蒙古地方风味之一。制作和吃法别具一格:将羊按各关节带骨分割成数块,放入不加盐和其它佐料的白水锅内,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,适当控制火侯。

只要肉已变色,即可食用。肉鲜而不膻,肥而不腻,易于消化。

炸羊排:精选羊肋条骨油炸而成。熟后撒盐等调料。

市区里的饭店多数都可吃到。 烤羊尾:以羊尾膘脂、鸡蛋清、果脯、白糖为原料炸制而成。

此菜外型美观、香甜酥脆,带水果味,多用在接待宾客宴席上。另外在涮羊肉时也可点盘羊尾片涮来吃。

烤羊方:以羊肉块裹以鸡蛋、面糊并加多种佐料放烤炉成熟。该菜香酥可口,一般配以荷叶饼、大葱、甜面酱食用。

烤牛鞭:以内蒙古草原公牛鲜牛鞭改刀作菊花形,配以枸杞烧制而成。此菜色泽鲜艳、口味咸醇,食用、药用价值兼备,具有滋肾润肺、强筋壮骨之功效。

(在夜市上的烧烤摊上可以品尝到) 烧牛蹄筋:以牛蹄筋和大葱加工烧制的佳肴。此菜用料讲究,色白透明:油清底亮,口香筋软,富含营养,常用于迎宾宴席。

马奶酒: 蒙语称作“乞戈”或“艾日戈”。用马奶酿制的一种酒精含量颇小的饮料,制法是将鲜马奶装入生皮囊中,挂在向阳处,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,使马奶逐渐发酵变酸。

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,味道酸辣时,即成为马奶酒。 奶皮子: 把鲜牛奶倒入锅中微火慢熬,待其表面凝结一层腊状脂肪,用筷子挑起挂在通风处晾干,即为奶皮子。

制法与制作腐竹相似。奶皮子属奶食中精品。

味道纯香、营养丰富。 酥油:又称奶油、黄色,鲜牛奶倒入桶中,发酵成酸奶,用杵杠搅和分离出白脂肪,滤去渣滓,放温火上熬,水蒸发后,待颜色逐渐由白变黄,冷却后,即成酥油。

酥油味道独特营养价值极高,中西餐均可饮用。 奶酪:将分离出酥油的酸奶,经微火煮熬后装入布袋,挤出酸水,成碎块状晾干即为奶酪,质硬而酸甜,是蒙古族民众喜爱的奶食品之一。

酸***: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,而喜欢喝酸***。制法有二:一是将鲜牛奶倒入大锅中烧开,再放在通风处景凉,使其发酵,产生酸味;另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,使其受热发酵,产生酸味,便成酸***。

现代工艺的酸奶是随处可见了,譬如伊利蒙牛,牧民自产的比较难见。 奶茶 :蒙古民族传统的热饮料。

由砖茶水加鲜奶熬制成。喝时通常要加少许盐,还可以加黄油,泡炒米和奶制品食用。

可终日饮用。有暖胃、解渴、充饥、助消化的功能。

既可代汤下饭,又可待客。从超市里买的奶茶粉冲来喝味道也不错。

扒驼掌:以骆驼前掌为主料,口蘑为辅料烹制的菜肴。此菜色淡白,不肥不腻,肉嫩味美,营养价值高 糖醋驼峰: 以驼峰为主料,鸡蛋、淀粉、面粉为辅料、加糖、醋、精盐、姜水、大油、葱花、蒜末、高汤等烹制而成。

此菜香酥软嫩,酸甜不腻。 稍美:又称烧卖,是呼和浩特的一种流传很久,至今不衰的传统风味食品。

早在清朝时,当地的稍美就已名扬京城了。当时,北京前门一带,稍美的饭馆门前悬挂的招牌上,往往标有“归化城稍美”字样。

外地客人来到呼和浩特,都要品尝一下稍美,才算不虚此行。稍美制作工艺独特,选料精良,皮子精而薄、羊肉馅肥瘦适中,葱姜等佐料齐全。

稍美出笼,鲜香四溢。观其形,只见皮薄如蝉翼,晶莹透明,可筷提起垂垂如细囊,置于盘中团团如小饼。

吃起来香而不腻。可谓食中美餐,形美而味浓。

呼和浩特的稍美,过去专作早点之用,多由茶馆经营,如今,已成了许多饭馆的必备食品和家庭中的常用美餐了。在呼包二市都可吃到地道的烧卖,多数餐馆只在早上供应。

莜面: 出自莜麦(学名燕麦),其磨成的面粉称莜面。绝对的健康食品,低糖,降压,降脂。

莜麦是一种成熟期短,耐寒,耐盐碱的低产作物。

蒙古族的节日衣服食物与建筑

建筑特色] “蒙古包”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。

“包”,满语是“家”、“屋”的意思。古时候称蒙古包为“穹庐”、“毡帐”或“毡房”等。

蒙古包呈圆形,有大有小,大者,可纳20多人休息;小者,也能容10几个人。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,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,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,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“哈纳”(用2.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)架好,再架上顶部的“乌尼”(长约3 . 2 米的柳条棍),将“哈纳”和“乌尼”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,然后搭上毛毡,用毛绳系牢,便大功告成。

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。 蒙古包搭好后,人们进行包内装饰。

铺上厚厚的地毡,摆上家具,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。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,生活十分舒畅欢乐。

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。搬迁简便。

架设时将“哈纳”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,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,又能当牛、马车的车板。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,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。

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,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。而且室内空气流通,采光条件好,冬暖夏凉,不怕风吹雨打,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。

[服饰特色] 首饰、长袍、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,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、珍珠、金银制成。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,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,上衣高领,似与族相似。

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,第一件为贴身衣,袖长至腕,第二件外衣,袖长至肘,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,钉有直排闪光钮扣,格外醒目。

比除夕蒙古吃什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