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算命网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综合

舞象之是指多少岁,舞象之年是指多少岁

时间: 2024-04-26

舞象之年是指多少岁

;不满周岁——襁褓; 2~3岁——孩提; 女孩7岁——髫年; 男孩8岁——龆年; 幼年泛称——总角; 10岁以下——黄口; 13~15岁——舞勺之年; 15~20岁——舞象之年; 12岁(女)——金钗之年; 13岁(女)——豆蔻年华, 15岁(女)——及笄之年; 16岁(女)——破瓜年华、碧玉年华; 20岁(女)——桃李年华; 24岁(女)花信年华; 至出嫁—— 梅之年; 至30岁(女)——半老徐娘; 20岁(男)——弱冠; 30岁(男)——而立之年; 40岁(男)——不惑之年、强壮之年; 50岁——年逾半百、知非之年、知命之年、艾服之年、大衍之年; 60岁——花甲、平头甲子、耳顺之年、杖乡之年; 70岁——古稀、杖国之年、致事之年、致政之年; 80岁——杖朝之年; 80~90岁——耄耋之年; 90岁鲐背之年; 100岁——期颐。

舞象之年,弱冠之年,都是多大?

二十弱冠、三十而立、四十为惑。

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花甲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花甲,七十古来稀。舞象——男十五岁~二十岁。

“舞象”又是成童的代名词。原本是古武舞名。

《礼记·内则》:“成童,舞象,学射御。”《疏》曰:“成童,谓十五以上;舞象,谓舞武也。

熊氏云:‘谓用干戈之小舞也。’”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。

男孩子13——15岁称舞勺之年同时,说下女十五岁。女子十五岁称及笄(jī):语出《礼记·内则》“女子……十有五年而笄”。

“笄”,谓结发而用笄贯之,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簪起。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,乃女子成年之礼,犹冠男也。

古代男子,年至二十,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。冠礼由父亲主持,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,分别代表拥有治人、为国效力、参加祭祀的权力。

加冠后,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,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“字”,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。

舞象之年 舞勺之年指的是男是女?还是都可以用?

舞象——男十五岁~二十岁。

“舞象”又是成童的代名词。原本是古武舞名。

《礼记·内则》:“成童,舞象,学射御。”《疏》曰:“成童,谓十五以上;舞象,谓舞武也。

熊氏云:‘谓用干戈之小舞也。’” 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同时,说下女十五岁。

女子十五岁称及笄(jī):语出《礼记·内则》“女子……十有五年而笄”。“笄”,谓结发而用笄贯之,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簪起。

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,乃女子成年之礼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犹冠男也。人初生叫婴儿,不满周岁称襁褓。

2至3岁称孩提。 女孩7岁称髫年。

男孩7岁称韶年。 10岁以下称黄口。

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。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。

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。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。

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。 16岁称碧玉年华; 20岁称桃李年华。

24岁称花信年华;女子出嫁称票?梅之年。 男子20岁称弱冠。

30岁称而立之年。 40岁称不惑之年。

50岁称知命之年。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。

70岁称古稀之年。 80岁称杖朝之年。

80至90岁称合?之年,耄耄之年。 100岁乐期颐。

另外,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,称青少年为束发,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,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,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:不满周岁。 孩提:两至三岁。

始龀、髫年:女孩七岁。 始龀、龆年:男孩八岁。

说明:根据生理状况,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“龀”,“龆年”或“髫年”。 总角:幼年泛称。

垂髻之年:指儿童。(古代小孩头发下垂,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。)

黄口:十岁以下。 幼学:十岁。

(《礼记?曲礼上》:“人生十年曰幼,学。”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,人们就截取“幼学”二字作为十岁代称。)

金钗之年:女孩十二岁。 豆蔻年华:女子十三岁。

志学:十五岁。(《论语》: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……”) 及笄:女子十五岁。

(《礼记?内则》:“女子十有五年而笄。”) 碧玉年华、破瓜之年:女子十六岁。

(旧时文人拆“瓜”字为二八纪年,谓十六岁,多用于女子。) 弱冠:二十岁。

(《礼记?曲礼上》:“二十曰弱冠。”) 桃李年华:女子二十岁。

花信年华:女子二十四岁。 而立:三十岁。

不惑:四十岁。 天命:五十岁。

(《论语》: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“) 知非之年:五十岁。

(《淮南子?原道训》:“伯玉年五十,而有四十九年非。”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,不断反省自己,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,后世因而用“知非”代称五十岁。)

耳顺、花甲之年:六十岁。(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,可组成六十对干支,因而称作“六十干支”或“六十花甲子”,所以六十岁又称作“花甲之年”。)

古稀:七十岁。(杜甫《曲江二首》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

) 耄耋:八十、九十岁。(《礼记?曲礼》:“八十九十曰耄。”

人们根据这解释,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、九十岁。) 期颐:百岁之人。

(《礼记?曲礼》:“百年曰期颐。”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,所以称百岁为“期颐之年。”

元人陈浩解释说:“人寿以百年为期,故曰期;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,故曰颐。”) 男女统称:男称须眉、女称巾帼。

夫妻五方去世称:丧偶。 老师称:恩师、夫子。

学生称:门生、受业。犹冠男也。

舞勺之年是几岁

中国古代年龄称: 不满周年----襁褓 两三岁----孩提 男孩八岁----龆年 男孩七岁----髫年 幼年泛称----总角 十岁以下----黄口 十三岁至十五岁----舞勺之年 十五岁至二十岁----舞象之年 十二岁(女)----金钗之年 十三岁(女)----豆蔻年华 十五岁(女)----及笄之年 十六岁(女)----破瓜年华,碧玉年华 至二十岁----桃李年华 二十四岁(女)----花信年华 至出嫁----摽梅之年 至三十岁----(女)半老徐娘 二十岁(男)----弱冠 三十岁(男)----而立之年 四十岁(男)----不惑之年,强任之年 五十岁----年逾半百,知非之年,知命之年,艾服之年,大衍之年 六十岁----花甲,平头甲子,耳顺之年,杖乡之年 七十岁----古稀,杖国之年,致事之年,致政之年 八十岁----杖朝之年 八十岁至九十岁----耄耋之年 九十岁----鱼合背之年 一百岁----期颐之年所以:舞勺之年----十三岁至十五岁。

舞象之年与弱冠之年的区别

区别:

舞象之年:是古代男子15岁-20岁时期的称谓,是成童的代名词。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。

弱冠之年:古代男子,年至二十,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。冠礼由父亲主持,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,分别代表拥有治人、为国效力、参加祭祀的权力。加冠后,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,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“美”字,希望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。

舞象之年语出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十有三年,学乐,诵诗,舞勺。成童,舞象,学射御。”《疏》曰:“成童,谓十五以上;舞象,谓舞武也。熊氏云:‘谓用干戈之小舞也。’”

弱冠之年出处: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二十曰弱冠。”

扩展资料:

弱冠的历史渊源:

弱冠源于周朝的“冠礼”,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。据专家考证古代早期的原始社会,男女青年进入成年阶段时会举行一种仪式,称为“成丁礼”、“入社礼”,而这种“成丁礼”后来就演变成冠礼。在《礼记.曲礼上》载有:“二十曰弱,冠。”

在《孔颖达.正义》中记载:“二十成人,初加冠,体犹未壮,故曰弱也。”表明古代时,二十岁的贵族男子,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,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,所以称弱,而弱是年少之意。因此,后来就用“弱冠”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。

古人非常重视冠礼,《礼记.冠义》上说:“冠者,礼之始也。”意思是说冠礼是一切礼仪的开始;又《仪礼》共十七篇,第一篇就是《士冠礼》。《礼记.曲礼上》说:“男子二十,冠而字。”另《礼记.冠义》:“已冠而字之,成人之道也。”意思是男子到了二十岁,行过冠礼并为自己取个“字”(别名),自此即表示他已是个成年人了。

参考资料:

搜狗百科-弱冠之年

搜狗百科-舞象之年

勺舞之年是指多少岁

;不满周岁——襁褓; 2~3岁——孩提; 女孩7岁——髫年; 男孩8岁——龆年; 幼年泛称——总角; 10岁以下——黄口; 13~15岁——舞勺之年; 15~20岁——舞象之年; 12岁(女)——金钗之年; 13岁(女)——豆蔻年华, 15岁(女)——及笄之年; 16岁(女)——破瓜年华、碧玉年华; 20岁(女)——桃李年华; 24岁(女)花信年华; 至出嫁—— 梅之年; 至30岁(女)——半老徐娘; 20岁(男)——弱冠; 30岁(男)——而立之年; 40岁(男)——不惑之年、强壮之年; 50岁——年逾半百、知非之年、知命之年、艾服之年、大衍之年; 60岁——花甲、平头甲子、耳顺之年、杖乡之年; 70岁——古稀、杖国之年、致事之年、致政之年; 80岁——杖朝之年; 80~90岁——耄耋之年; 90岁鲐背之年; 100岁——期颐。

舞象之是指多少岁